地产变天的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两年,开发商们似乎都开始“不务正业”,各种新业务百花齐放,教育行业因其规模增长极快且具备很强的逆周期性,已成为房企的重点创新方向。预期至2020年,中国教育产业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同时在二胎和消费升级的环境下,教育资产呈现出极强的盈利能力。
目前,已有多家地产大佬进军教育产业,其中不乏万科、碧桂园、万达、保利、恒大等龙头地产商。以万科为例,截止2017年仅广深区域就有近20家社区营地开业。然而,地产商进军教育产业的弊端显而易见,前路如何也尚未可知。
7月24日,由决胜网主办的“未来教育论坛”在北京民族园智选假日酒店顺利举行,论坛以“教育综合体产业价值链变局-破局”为主题,与到场嘉宾分享了当下教育综合体发展的最新趋势与观点,也从未来教育研究者与传播者的角度深度探讨了目前“教育+地产”模式的发展方向。
活动现场
活动邀请到多位重量级专业嘉宾,包括决胜股份总裁龙明、乐学赢总裁吴珺、乐智众创教育空间ceo薄胜、360度教育服务平台“青苗荟”项目总监吴枫楠、观通基金|闯先生合伙人/投资总监魏强、小牛计划创始人杜昀、百造学堂创始人连晓刚、王后雄教育事业合伙人魏斌、凡希(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朝阳以及北京七彩小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响等,各位嘉宾分别从资本、招商、运营等角度分享了经验。
主办方决胜股份总裁龙明在开场致辞中阐述了互联网影响下的未来教育趋势。龙明谈到互联网的碎片化、去中心化、分布化和自发化,实际上在对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人们行为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却又不可小视的影响。
决胜股份总裁龙明
龙明认为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未来教育将呈现出以下4个趋势:
1、未来学校将成为学习共同体
未来会有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实体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所以,学校的概念会被学习社区的概念所取代。
2、学习机构一体化
未来教育机构打通了,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变成学习中心,而对于机构来讲,综合性的集聚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趋势,来降低学生的选择成本和路上成本。
3、学习中心小规模化
小规模化其实也是由于学习内容更定制化和个性化,给到每个孩子不同的课程,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所以用什么样的课程教育我们的孩子,在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4、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在学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一个孩子来到学校的时候,当一个孩子进入学校大门的时候,他的认知风格、行为特征、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形成。这也意味着家长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共同体,需要把家长吸纳到体系中来,完成更大、更完整生态的演进。
这些趋势看起来并没有太多联系,但实际上,它们的本质是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里,趋向于去中心化、生态多样化的规律,开始越来越尊重每个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真实需求,越来越贴近对于生命本体的尊重,一切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基调上。
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在中国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以垂直产业驱动的集聚效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教育产业的小规模集聚已成必然趋势,互联网思维和工具促使资源集聚的能力和速度大大提升,而城市发展恰恰需要新的产业动力来激发新的空间价值,教育综合体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
乐学赢总裁吴珺
乐学赢总裁吴珺首次提出共享校区概念,升级了传统教育综合体理念,如何跳出“二房东”的坑,如何形成多业态、强关联、高频次、深度互通的产业协同,如何真正从家长需求、学生利益出发,做好系统规划与深度运营,这都是当前教育综合体的痛点,也是乐学赢试图突破的方向。乐学赢希望用共享模式孵化细分领域优质股,让其做强做大并结成联盟,并设立了共享校区的赋能目标。
据悉,乐学赢是英诺的生态企业,目前决胜股份与英诺合作,计划在英诺创新空间及腾讯众创空间打造的城市级教育主题空间正陆续在北京、重庆、无锡等城市落地,不久将面向市场开放。
小牛计划创始人杜昀探讨了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未来教育生态,360度教育服务平台“青苗荟”项目总监吴枫楠阐述了如何通过“流量运营”和“坪效运营”应对未来挑战,乐智众创教育空间ceo薄胜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整合与创新教育综合体的发展,而观通基金|闯先生合伙人/投资总监魏强则从资本角度分享了专业建议。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2018年将迎来决胜网的战略服务升级,决胜网将开展一系列以“未来教育”为主题的垂直论坛,聚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打造引领未来教育的强势品牌活动与服务。负责人还透露,决胜网将于8月继续举办教育综合体相关主题的闭门研讨会,届时将定向邀请业内人士做专业分析和讨论。
圆桌论坛嘉宾
教育是一个赛道分散、长尾效应明显的行业,数量众多的中小机构虽能维持盈利,但既不可能凭借自身实现扩张,也不可能对抗巨头的降维打击。众多中小机构都面临或者退出、或者转型升级的选择。在教育行业估值重归理性的背景下,创新的合作模式或许可能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期盼教育从业者不断打开对未来教育新的认知窗口,引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